堵車的原因竟在這!一招教你科學地避開堵車
北京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,為什么?堵車之罪孽也!其實,豈止北京堵車?誰敢拍著胸脯說,在中國,市級以上,哪個城市不堵車?有嗎? 關(guān)于堵車問題,大家罵過交管部門、罵過城市規(guī)劃、罵過二貨紅綠燈……罵的都對,但是,對我們"想暢快地行駛在回家/旅游/約會……的路上"這個目標,似乎沒有起到任何實質(zhì)性地幫助。 今天,就讓思姐來幫你,一招避開堵車,聽上去是不是就已經(jīng)很興奮了? 那就請接著往下看吧: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公路上兩車道并為一車道的地方最容易發(fā)生交通堵塞。如果車輛之間沒有較大的間距,就無法并道。因此,在行駛時與前面的車輛保持較大距離的司機,能夠很好地緩解這種狀況。 左圖展示的是通常的駕駛情況,車與車之間都挨得緊緊的,在并道時除了最開頭的那輛車,其他的車都沒法兒動。注意到它們開得有多慢沒? 右圖顯示的則是很少見的駕駛習慣,這些司機喜歡讓別人在自己前面并道,并且常常與前面的車保持很大一段距離,遇到擁堵時也一樣,這使得并道很容易??纯此麄兊男旭偹俣扔卸嗫臁?/p> 要緩解并道時發(fā)生的擁堵,可以: 駕駛時與前車保持較大的距離; 讓一輛、兩輛甚至三輛車在你前面并道; 如果完全堵住了,在你前面留出兩個車長的距離; 不要縮短你與前車間的距離來“懲罰”在你前面插隊并道的司機。 此外,令人吃驚的是,沒有必要人人都這樣。在高峰時期,只要有幾個司機一直與前車保持較大距離,車流就可以合并,不會出現(xiàn)左圖的情況。 是,沒錯,只是在你的車前空出一大段距離,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。路上車多時,行駛速度必然會變慢。但是,采取這些特殊的駕駛方式,就可以大堵化小、小堵化了。由于許多交通擁堵都是在合并車道時出現(xiàn)的,單個司機的行為就能改善大家的擁堵狀況。 心急開快車,反而放大擁堵波 好多年以前,我會在上下班高峰時期,開車走西雅圖的 I-520州際高速公路,一路上總是走了停、停了走。于是我決定做個試驗。一天,在我開始撞上那種常見的“擁堵波”時,我便決定放慢駕駛速度。不是像其他人那樣拼命往前沖、最后被堵上,我決定盡量保持一個平均時速。這樣,漸漸地我就在自己面前空出了一大段距離。我還算好了時間,在要撞上下一波紅綠燈前的“擁堵波”時,綠燈就已經(jīng)亮了,這樣我就不必踩剎車。前面空著一大截開車的感覺是很奇怪,但我知道,我開的速度并不比其他人慢。有時候我時間掐得恰到好處,就一直都不用踩剎車,但有些時候我也會開得太快或太慢,這時遇上紅綠燈就只好停下來。那天晚上有很多這樣的“波”,一路上我有許多機會來提高自己的技術(shù)。 就這么開了差不多有半個小時。要進城時,我無意中看了一眼后視鏡,里面映出了很有意思的景象。 當時正值黃昏,大家都把車燈打著,我開車沿著一條長長的山路下到橋上來。因此,向后望去,我可以看見后面幾英里的路況。我可以看見對面的那條車道上大約有5個擁堵波,而我后面的車輛呢,延綿數(shù)英里,全部是均勻的分布。我之前都沒有意識到,由于我的勻速行駛,我的車把交通堵塞“吃掉”了。我前面的車都陷在走一陣停一陣的周期里,而我后面的每輛車都被迫穩(wěn)在一個35英里每小時(大約56公里/時)的速度上行駛。我這小小一輛車緩解了數(shù)英里的“走一下停一下”。只一個“潤滑原子”,就對匯聚眾多車輛粒子的“交通管道”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 不用來回換擋、緊趕慢趕地開車是件好事,但我一直以為這樣做是出于精神(即要心平氣和、謙遜禮讓)而非實際的考慮,但我上面的經(jīng)驗表明,事實并非如此。只一個與人無爭、樂于讓人在自己前面并道的司機,就確實可以抵消堵塞、舒解交通。而我估計反過來也一樣:常規(guī)的駕駛會制造擁堵。 假設(shè)我們都爭著往前開、一有空隙就變道搶位置,與前面的車之間不留一點距離,生怕有人“插我們的隊”。稍有堵車跡象,就拼命加速而后剎車,給后面制造出一個巨大的擁堵波。反復加速停止,擁堵的波會越變越強。讓人覺得諷刺的是,心急開快車的人可能會不知不覺“放大”他們最討厭的擁堵波。 單個司機疏通整個擁堵 我很快就意識到,可以用同樣方式來抵消小規(guī)模的堵車。大堵車只不過是一系列均勻分布的小擁堵。每當一段間距從后面過來時,一個小的擁堵就湮滅了。這樣,擁堵隊列的后面沒有新的汽車加入,而前端的車輛又不斷在離開,這些小的擁堵就會逐漸消失不見。如果擁堵足夠小,而這段空間足夠大,那么只要一輛車就可能消減掉整個大堵車。 我又想起來很多年前,又是一個由愛看熱鬧的家伙引起了車流短暫擁堵,當我的車好不容易不堵了的時候,我總是猛踩油門、使勁兒加速。我想,要是每個人都這樣,就都不用減速了。但這樣做一點用處都沒有,因為我前面的車不會加速。我不能強迫我前面的車主猛踩油門,所以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看能看著擁堵慢慢地“蒸發(fā)”。啊哈!我可以通過放慢速度控制我后面的車,但在我前面的就鞭長莫及了。因此,除非每輛車都一起加速,否則在堵車中開再快也沒有用,而且越是這樣車越堵。但如果一輛車在從后面接近擁堵時減速,就能改變所有在他后面的車的行為,從而減少附近區(qū)域本來會形成的一大片擁堵。要是這個司機計算好,在接近擁堵車流之前就與前車間留出了相當大一截距離,就可以把擁堵波“吃掉”,而擁堵也會減少。 我晚上下班的時候一般走I-5號公路,從埃弗里特(Everett,位于西雅圖以北40公里處,是波音公司的生產(chǎn)基地之一)往南,在出高速到林伍德(Lynnwood)匝道那段的右邊那條車道上,總是有一長串汽車,車頭連車尾的用2英里左右的時速在爬行。因此,我那天特意走了會堵車的右車道,并故意在前面留出一段很長很長的距離。當我遇到堵車的時候,我前面的空路大約有1000英尺(大約300米)那么長。當然,我這么做后面的車就沒有辦法前去增加擁堵,而本來堵在那里的車流又在前端不斷消減,等我到達的時候,堵車是它平時的一半大小。真是令人震驚,我一個司機就把擁堵波抵消掉了那么大一塊。 但肯定的,我的行為不僅僅是減小了擁堵。為了制造與前車之間的距離,我的平均時速大約比交通高峰時低了大約10英里/時(約合16公里/時)。我以這樣的速度開了幾分鐘,這使得我后面的車都略微放慢了了速度。上面說了,我遇到擁堵時,其規(guī)模已經(jīng)比往常小了一半。但是,擁堵波并沒有消除,而是變成了一個從我開始向后蔓延的減速波。往常,汽車一般是以5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駕駛,然后遇上擁堵停下來,等幾分鐘后再開,現(xiàn)在,大家都以4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往前開,然后遇上一個小得多的擁堵。如果我當時再把速度調(diào)整一些,就可以疏通整個擁堵,我后面的車可以都不用停了。 經(jīng)驗總結(jié) 我從上述情況中總結(jié)出了一條基本的原則(現(xiàn)在看答案其實太簡單了?。悍磽矶旅}沖能夠抵消擁堵波。車與車之間的空隙可以緩解交通堵塞。通過放緩車速,與前面的車間逐漸拉開距離,我相當于在我的前方制造了一個“反擁堵脈沖”。當我的反擁堵脈沖最終與“擁堵波”相遇時,就像正電子撞上電子,兩相湮滅。這是非線性物理學里的孤子:兩個孤波消減了彼此,留下模糊的均衡。 我接著想:要是我找?guī)讉€朋友來和我一起做試驗,我們可以在彼此之間隔上好幾英里,我們每輛車前面都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反擁堵脈沖,而受這種連續(xù)反向脈沖的影響,大規(guī)模的堵車我們都可以疏通。在車流量比較小的時候,我們之間保持不了一段大的距離,因為要從后面超過我們很容易;但要是很多個這樣開車開得慢的司機,每個人前面都有一段距離,就相對于有很多個反擁堵脈沖,這些反擁堵的力量加起來,再大規(guī)模的堵車也能瓦解。 我學到的另一個教訓是,要事先做好準備,先很多很多步就計劃好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當我的車被堵住時,我沒辦法在開出擁堵以后對車流產(chǎn)生影響。我希望被堵著的車能盡快減少。但這樣做從來沒有見效過,因為我沒有辦法繞過我前面慢慢開車的那個家伙。但是,如果我提前計劃好,帶著一段空間遭遇堵車,我就能利用這個空間來對堵塞做點什么。而一旦我跟其他人一樣都被堵住了,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。為了能影響擁堵,我必須在遇上堵車前就有所行動,而不是被困在里面之后才開始。 西雅圖在高峰時段會交通中會有許許多多個分散的擁堵,有了足夠多的人(或許還有手機和GPS裝置),我們可以主動疏通西雅圖主干道上的擁堵!現(xiàn)在這還都是幻想,而且一伙人“合謀”干擾交通很可能是違法的。盡管單個司機能疏通很大一截擁堵,但有些事情是幾個人聯(lián)合起來怎么樣也沒有辦法完成的。例如,我放慢行駛速度,但前面也不會出現(xiàn)空檔,因為很快就會有其他司機從我后面擦身而過。在我的實驗中,我之所以可以創(chuàng)造出“反擁堵”空間,只有當交通非常非常擁擠,而且只有極少數(shù)司機敢于離開他們的隊列,插到我前面才行。
編譯:ccyou 本文摘自:SmartMotorist.com,The Physics Behind Traffic Jams 文章小圖: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 該文章在 2014/9/14 16:44:34 編輯過 |
關(guān)鍵字查詢
相關(guān)文章
正在查詢... |